万病从根治 第2版

17.99

& 深圳发货,顺丰包邮7-14天;

《万病从根治》第2版重装上市

体悟岐黄之道,求索医理之真。看任之堂主人从生活小事发现疾病的真相;

一起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至简则美”。

SKU: 9787513230469 分类: 标签: ,
【编辑推荐】

《万病从根治》第2版重装上市

体悟岐黄之道,求索医理之真

看任之堂主人从生活小事发现疾病的真相

一起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至简则美”

【内容简介】

     作者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件件小事,从中感悟出诊断治病和养生的方法,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窥见了人与天道相应的奥秘。作者通过体悟与思辨,把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常理运用到医学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悟性,站在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研究疾病,寻求解决方案,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全书共45篇,每篇以一件小事或某个现象为引子,从中领悟医学的真谛,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语言平实,深入浅出,读来亲切自然,水到渠成。

【目录】

目录

1. 湿毛巾的故事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 1

●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

● 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

● 除寒湿,可用艾叶水泡脚

● 巧用黑豆治愈腰痛的病例

● 少吃反季节、非本地及寒凉的食物能减少寒湿对人体的伤害

2. 放孔明灯的故事

上火的诊断与治疗/ 7

● 火往高处走,上火必然先上头

● 去火有讲究,药物勿滥用

● 五脏之火上于头,可按表现部位来辨别

3. 湿衣服的故事

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 12

● 湿热证的治疗重点不在清热,而在除湿

● 对付湿邪,关键在调理脾脏

● 湿热引起的男科疾病

● 湿热导致的妇科疾病

● 湿邪导致的多种疾病,需要靠健脾来治愈

4. 水管被冻的故事

受寒的诊断与治疗/ 18

● 寒性收引,身体遇冷也会收缩

● 冻疮是常见的寒邪导致的疾病

● 祛寒还要注意温补肾阳

●  温补肾阳的方法——服用桂附地黄丸、艾灸,或TDP(定电磁波)照射

● 脾胃受寒的表现:腹痛、腹泻

● 颈部受寒的表现:颈部僵硬

● 肩背受寒的表现:肩周炎

● 女性小腹受寒的表现:妇科疾患

5. 吹空调的故事

寒热不调证的诊断与治疗/ 24

● 老寒腿、拉肚子、女性痛经,都可能是体内寒热不调造成的

● 寒热失调时,不仅是补肾阳,更要调理肝肺胃三脏

● 辛辣食物要少吃,酸味食物要多吃

● 两个食疗方:薄荷枇杷饮、薄荷杏仁粥

● 调息静坐是战胜寒热不调的主要方法

● 金鸡独立,启动人体小空调

6. 做弓箭的故事

筋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1

● 明明是筋出问题,却常常是骨头代为受过

● 筋柔骨痛消

● 衰老≠不健康

● 压腿拉筋,适应生命本身的规律

● 养筋还需养筋汤

● 吃筋养筋,以形补形

7. 吃鱼的故事

骨刺的诊断与治疗/ 37

● 内外兼治除骨刺

● 补肾还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补肾的食疗方法

● 肾虚伤骨的人忌饮食过咸

8. 蓄水塘的故事

进补的学问/ 41

● 缺钙时,真的要补钙吗

● 为什么长期吃补品,身体还是越来越瘦

● 为什么长期补血,身体却还是贫血

● 为什么补肾之后,还是腰酸腿疼

9. 灌溉田地的故事

吸收不良的启示/ 48

● 金不生水导致的肾虚

● 水不生木导致的肝虚

● 木不生火导致的心火亢盛

● 火不生土导致的脾胃不足

● 土不生金导致的肺气不足

10. 树木被冻死的故事

肝经受寒的症状及治疗/ 58

● 普通肝经受寒的症状及治疗

● 重度肝经受寒的治疗

11. 猫捉老鼠的故事

脾虚的诊断与治疗/ 62

● 体内湿气重,首先需补脾

● 健脾的食疗方法

12. 扫地的感悟

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66

● 湿邪重表现之一:痰多

● 湿邪重表现之二:全身乏力

● 湿邪重表现之三:口水多

● 湿邪重表现之四:肥胖

● 五行相克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对付湿邪上

13. 煤油燃烧的故事

如何祛寒/ 72

14. 游山洞的感悟

不同类型失眠的诊治/ 76

● 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夏天吃冰棍,冬天吃火锅,也都属于养生

● 阴分亏虚导致的失眠

15. 修电扇的故事

表里证的诊断与治疗/ 83

● 小肠经受寒会引起心脏病?

● 便秘会引起咳嗽?

● 其他脏腑的表里关系

16. 油灯的故事

虚证的诊断与治疗(一)/ 88

● 心血不足的治疗

● 肝血不足的治疗

17. 拉牛车的故事

虚证的诊断与治疗(二)/ 93

● 肠道气血亏虚,产生便秘

● 清补润推,四招通便

● 头部气血虚,通脉口服液来治

● 朵气血虚,造成鸣

18. 吃饺子的故事

原汤化原食的启示/ 99

● 秋万可治肾结石

● 鸡内金可治胆结石

● 竹沥能滑痰

19. 废物利用的故事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102

20. 野餐的故事

吃饭的学问/ 106

21. 采石场的故事

善用穴位,激发自身药库/ 110

● 人体与大自然一样,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 刺激穴位,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

● 充分利用人体的修复能力

22. 眼镜起雾的故事

迎风流泪和汗证的诊断与治疗/ 114

● 迎风流泪的治疗

● 自汗、盗汗的治疗

23. 冲洗地面的故事

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119

●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 正确认识补药

● 高血压的治疗

● 泻药的使用大有讲究

● 补与泻的学问

24. 切脉的故事

虚证、实证如何区别/ 125

25. 养金鱼的故事

富贵病的诊断与治疗/ 129

26. 打粉机的故事

凡事莫过,过必伤身/ 134

27. 通下水道的故事

口臭与头晕的治疗/ 139

●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 清阳不升,导致头昏

● 头昏,更多的是因为大脑缺气

● 浊阴不降也可引起头昏

28. 划玻璃的故事

专病专药,疗效好/ 144

● 白芷与前额痛

● 威灵仙与感染

● 桑叶与“兔子眼”

● 二丑粉与小儿食积

● 小茴香与盆腔积液

29. 买煤炉的故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健康理念/ 149

● 小病莫拖延

● 细节决定健康,勿以善小而不为

30. 交通阻塞的故事

搭建人体高速公路/ 154

● 啤酒肚怎么减

● 黄褐斑怎么祛

● 上火是怎么回事

● 上火的治疗方法

31. 熨衣服的故事

水是好的药/ 162

32. 读围魏救赵有感

换个思路,疾病痊愈/ 166

● 从肾治心,围“水”治“火”

● 从肺治肝,围“金”治“木”

● 相乘致疾,各有法度

33. 晒太阳的故事

如皋人的长寿良方/ 171

● 后背热了,咳嗽好了

● 暖背补阳气

● 小孩子也需要暖背

● 暖背暖的是心

● 火力不足的人,吃喝要注意

34. 驱蚊子的故事

增强抵抗力,病邪进不来/ 176

● 等生病了再吃药,不如想办法让身体不得病

● 为什么孩子的抵抗力不如大人

● 治疗风湿、老寒腿,保暖、补正气为先

35. 大扫除的故事

身体需要除旧布新/ 181

● 治疗胃肠疾病,先泻后补

● 治病也讲究先抑后扬

● 重大疾病治疗前,首先要让身体足够强壮

36. 从用人谈起

用药宜忌与饮食宜忌/ 186

● 药物的配伍有关窍

● 饮食搭配也有学问

37. 读刻舟求剑有感

疾病不会一成不变/ 192

● 别人的药方,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

● 网络求医绝不可取

38. 打台球的故事

珍惜每一次体悟治疗疾病的机会/ 196

39. 养狗的故事

养生离不开一个“顺”字/ 199

40. 炒菜的故事

中医需要感悟/ 203

41. 不透气衣服的故事

想健康,首先要做个“”/ 207

● 表里不通,就好像穿了一件不透气的衣服

● 长期表里不一,终导致气机不畅

● 做的六条箴言

42. 定向爆破的故事

脐周包块与肿瘤/ 210

● 要重视脐周包块

● 如何治疗这些包块

43. 小便的故事

面对癌症我们该怎么做/ 213

● 医生畏因,病人畏果

● 防癌六要之一:远离阴性食物

● 防癌六要之二:素食

● 防癌六要之三:多积善缘

● 防癌六要之四:穿着回归传统

● 防癌六要之五:住行合乎道

● 防癌六要之六:藐视疾病

44. 超载的故事

你的身体能负载多少?/ 218

● 身体过载:吃全素,多锻炼

● 心理过载:少想事,多干活

45. 手心的温度

温暖的力量/ 221

附:学车的故事

中医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24

【作者简介】

     余浩,字任之,网名任之堂主人。自幼随祖辈学医,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自创任之堂,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许多疑难杂症,疗效颇佳。著有《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万病从根治》。博客:http://piao-peng.blog.163.com

【精彩书摘】

1. 湿毛巾的故事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

天冷了,早上洗脸用的是热水,洗完后,我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洗脸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而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下端居然还结了少许冰块!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

妻子说:“还不快点洗脸,在想啥?”

是啊!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的确想了很多——我想明白了近一些疑难病症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

“湿性趋下”,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

作为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却用得少,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

常有病人说:“医生啊!我每天上楼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咋回事啊?”

西医大夫立马会想到是不是脑血管的问题呢,建议头颅CT,结果正常;刚执业的中医大夫会有些茫然,认为是疑难杂症。是啊,为啥两腿好像灌了铅,但看看却没有肿啊?

其实,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人站立时间长,湿性趋下,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会出现双腿很累的感觉;如果是湿邪较重的病人,表现就是“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如果气温较高,则毛巾下端也会及时干燥,不会到夜晚还结冰!

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自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下端的地方就不是双腿了,而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按照“湿性趋下”,应当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

事实正是如此,不少病人反映,白天还好,只是感觉双腿有些累,到了晚上睡觉,前半夜还可以,但后半夜开始慢慢出现腰痛、背痛,凡是与床接触的部位都感到很累很痛,早上五六点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

不深入思考其中的病机,有的人认为是气血不和,有的人认为是床板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是晚上喝水太多……其实这就是湿邪由白天积于双腿,晚上向接触床面的部位转移,也是“湿性趋下”!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疑难杂症,反复询问早上疼痛的时间,按照子午流注进行分析……现在看到湿毛巾,联想到“湿性趋下”,联想到“正气不足”,再联想到“脾肾阳虚”,一切豁然开朗。

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

我曾经诊治过这样一位患者,40来岁的女性,酒店配菜员。一周以来都觉得自己的两条小腿沉重难受,上午病情还算轻,下午加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楼梯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沉重异常,但是也没见到下肢浮肿,休息一晚后,病情还会减轻。在当地三甲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做头颅 CT,她因嫌费用太贵,放弃检查,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病史及症状同上,舌根白厚,脉象右尺部沉迟而弱,左尺部沉滑。

结合湿毛巾的道理,我给她解释:您早上洗脸后,将湿毛巾挂起来晾着,毛巾上的水就会慢慢向下流,这样毛巾的上半部分就会慢慢变干,下半部分却越来越湿。现在您体内寒湿较重,就好比湿毛巾一样,白天站立的时间较长,体内的寒湿就会向下流,腿部的水湿就会加重,到了下午自然感觉双腿很累。晚上睡觉时,腿与身体相平,水湿自动向身体的其他地

方流动,通过一个晚上的回流,早上起床后双腿就不沉重了。

病人高兴地笑了:“听你这么一说,我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那如何治疗?好治疗吗?”

“也好治疗,只需要将您体内向下沉的寒湿向上输送就可以了!以后

注意保暖,少接触凉水。”

“水能向上流动吗?”

“你看看这地上的水,太阳照射后不就化为了水蒸气,向上升成为云彩吗?人体也是这样的,只要肾的火力足了,双腿就不怕冷,下面的寒湿就会化气上升了。”

谈完这些话,我给病人开了处方:

乌附片 10克 炒白术 20克 茯 苓 20克 干 姜 10克 黑 豆 20克 甘 草 10克

肾居人体下部,肾火足了,就能将下肢的寒湿化为水汽,徐徐上升。这里面的乌附片就是附子炮制而成的,附子辛、甘,大热,能够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神农本草经》记载:“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它是补肾火的良药,用上它,人体肾阳就会旺盛,下肢的水湿就会被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就好比将毛巾挂在暖和的地方,虽然还是有水向下流,但会被蒸发成水蒸气,毛巾也就跟着变干。但因为附子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需要先煎一到两个小时,去毒后才能使用。

白术、茯苓、干姜是温脾健脾的药物,因为脾主湿,主运化。脾脏位于人体中部,只有通过脾脏的传输,肾脏将水湿化为气之后,水汽才能向上升,才能到达人体的上部。用黑豆是因为它能入肾,利湿,直接将体内的湿邪通过小便排泄出来。

患者服用两天后,双腿的沉重感明显消失了,随后我让她再继续服用三天,巩固疗效,平时间断性服用补肾的桂附地黄丸,半年来,患者继续从事以前的工作,病情没有复发。

对于疾病,我们只要明白了其产生的机理,治疗就好办了。

除寒湿,可用艾叶水泡脚

也有些患者经济条件比较差,或者嫌中药味道太苦,难以下咽而不愿意服用,遇到这样的患者,可采用艾叶水泡脚的办法。

有一位 40多岁的男性患者,是下岗工人。一个月来,每天凌晨 5点左右就开始腰痛,起床后,活动活动腰部,疼痛很快缓解,患者笑着说,想睡会儿懒觉是不可能的事情。近他发现疼痛的发作提前了,早晨 4点钟就开始,大冬天的,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他十分苦恼。

听完他的描述,再看舌象,切完脉。我发现他的身体也是肾阳虚衰,寒湿偏重。据他自己说,以前从事过体力劳动,腰部有劳损的旧伤。这就是典型的肾阳虚衰,体内寒湿停留,由于体位变化的原因,白天积于下肢,夜晚则汇集于腰部,因为湿邪不重,下岗后在家休息,所以双腿感觉不明显,但腰部有过劳损的旧伤,属于薄弱环节,晚上刚入睡时,湿邪尚未汇集,所以疼痛不明显,睡到凌晨,寒湿在腰部的汇集慢慢增加,就必然导致局部气血不畅,腰部僵硬、疼痛。起床后,湿邪向下沉淀,再加上活动腰部,气血流畅了,疼痛自然也跟着缓解了。

我讲明上述这些道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也就不那么担心了,但他不愿意喝汤药,问我还有没有简单、便宜,效果又不错的办法。于是我告诉他,艾叶几块钱一千克,买上两千克,每天晚上用艾叶煮水泡脚 20分钟。艾叶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这样体内的寒湿会慢慢

减少,病情也就可以慢慢恢复了。如果想要好快点,还可以将艾叶锤绒,用火纸卷成艾条,点燃后熏烤腰部,以发热发烫为度,将腰部劳损形成的瘀血、寒湿散开,这样用不了几天,就会有明显的效果。果然不出我所料,他采用这样的治疗方法,一周后就好转了。

巧用黑豆治愈腰痛的病例

前一段时间,网上有个病号找到我,将腰痛的资料发给我看,希望我能帮助他解决多年的痛苦。其实病情和上面的那个案例一样,就是早上腰会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每天如此,几年来不得不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近发现疼痛时间提前了,在当地多家医院辗转治疗无效,不得已进行网络求诊。

看完病人上千字的求助信,我实在不忍心他继续痛苦下去。不过网上病

人提供的资料不全,我只能推荐他安全的办法。于是我开出如下处方:

壮腰健肾丸一瓶,黑豆 250克。

建议患者每晚用黑豆 50克,煎水后送服 20粒壮腰健肾丸,每天只吃

一次。

患者第二天就兴奋地告诉我,昨晚服药后,早上腰不痛了,睡到早上

7点,感觉很舒服!

为了巩固疗效,我建议他再继续服用五天。五天后他来信说,清晨腰痛好了,这几天腰痛一直没有再出现过。患者感慨道:患了几年的病,花了几千上万元钱没解决的问题,没想到这么几块钱就解决了。

看似很神奇的效果,其实只要明白了湿性趋下的道理,这些病都是非常容易解决的。人体疾病的形成,都有原因,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治疗疾病的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原因,中医谈理、法、方、药,理讲的就是医理、道理,理明白了,后面的法、方、药都简单了。

少吃反季节、非本地及寒凉的食物能减少寒湿对人体的伤害

《黄帝内经》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可见,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日渐衰退,这是自然规律。保养阳气有很多种办法,除了服药、泡脚,更多的是“保”,日常要少吃寒凉食物,尤其是已经明显的寒湿偏重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很多患者喜欢吃水果,其实吃东西是很有讲究的。《阴符经》里有一句“食其时,百骸理”,就是这六个字,将我们的饮食注意事项全部概括了。你生活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产的,正当时令的东西,是适合你的。一切其他地方产的、不是这个季节的,不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珍馐佳肴,你都尽量少吃,它们对你的身体健康没有好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其时”就是趁着时令,吃这个季节、这个地方产的东西,这样就

可以顺势吞服天地给予的自然之气,身体自然健康无比,这是天地自然为我们准备好的。而如果我们打破这个自然的规律,天天吃着不是本地生长的食物、反季节的食物,那一定要出问题。现在很多人冬天吃西瓜,原本身体寒邪就偏重,吃着吃着,体内寒湿越来越重,生病只是迟早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反问,通过湿性趋下,让我明白了下焦寒湿偏重的治疗,有没有什么东西是趋上的呢?请看下面这个生活感悟:放孔明灯的故事。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

9787513230469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价

成为第一个“万病从根治 第2版” 的评价者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购物车
万病从根治 第2版万病从根治 第2版
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