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 原本大学微言 南怀瑾

    32.99 南怀瑾先生著作

    南怀瑾先生及其法定继承人授权,南师定本种子书。与之前的简体字版有较大差异,以南师认可版本为底本整理,重现南师讲《大学》原本风貌。

    儒家代表作之一的《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但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怀瑾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大学》原文仅千余字,而此“微言”约有四十万字,讲解之详尽、涵盖有关学养之广阔不言而喻。

  • 孟子与离娄 南怀瑾

    15.99 南怀瑾先生著作

    《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与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从《离娄》开始,属于《孟子》的下半部分。南怀瑾先生从孟子的哲学精神以及维持传统文化的精神方面入手进行解读,认为《离娄》继承了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具体而微、深入又广阔地阐释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

    《孟子》一书的整个精神,都以《春秋》责备贤者的立场为出发点。尤其在《离娄》这一章中,大部分讲的是“君道”,就是一个领导人的基本道德修养;以及“臣道”,负有行政责任的高官厚禄者做人处事的道理;乃至“师道”,学术文化的修养以及如何担负社会人类所赋予的责任。

  • 孟子旁通上中下三册 南怀瑾

    58.99 南怀瑾先生著作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中篇幅大、部头最重的一部。《孟子旁通》下册,收录了原《孟子与离娄》和《孟子与滕文公、告子》,是南怀瑾先生对《孟子》中《离娄篇》《滕文公篇》《告子篇》的讲述,《离娄》继承了孔子编纂《春秋》的精神,具体而微、深入又广阔地阐释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滕文公》的讲述记录稿大部分已遗失,留存下的内容,分析了战国时代的小邦滕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孟子如何教导滕国世子(即后来的滕文公)修心养性,及至领导滕国自强自立。

    而在对《告子》的讲解里,南先生综述中国历史上有关性善、性恶的各种观点,认为孟子的辩论逻辑虽然不无缺陷,但后人不能不敬服他的圣人修养境界;先生又阐发了孟子传授的养心、养气方法,孟子与墨家巨子、淳于髡、慎子等名流的思想交锋中体现的儒家社会理想、对政治以及仕宦者事君之道的看法,等等。

  • 易经系辞别讲 南怀瑾

    18.99 南怀瑾先生著作

    南怀瑾先生及其法定继承人授权,南师定本种子书。南师讲《易经系辞》,化繁为简、指其大要,寻找物理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法则,感受“道不远人”的收获与欣喜。

    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经系辞传》上下篇,是《易经》的通论,内容包括《易经》的义蕴、功用、起源以及筮法等,历来为世所重。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系辞传》的讲记。南先生的讲解方式是先摘录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综罗古今历史知识、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阐释,语言平易而哲理深刻。

  • 论语别裁 南怀瑾著述

    42.99 南怀瑾先生著作

    南怀瑾先生及其法定继承人授权,南师定本种子书。南师著名代表作,别裁《论语》,解开人生的大困惑,揭示立身处世的大智慧。

    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怀瑾先生认为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他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他采用一贯的经史和参的方法,注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及历史典故,旁征博引,拈提古今,其中有100余处解释与前人不同。他将讲述编成370篇既相互联系又能独立成章的短文,各配以有趣的小标题,在人文掌故、生活趣闻中融入词语解释、原文串讲,活泼灵动,亦颇具禅味。

  • 话说中庸 南怀瑾

    17.69 南怀瑾先生著作

    南怀瑾先生及其法定继承人授权,南师定本种子书。南师亲撰之作,澄清前人对“中庸”之误解,阐释“中庸”之精义。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对“四书”讲解的最后一本,也是他为数不多的亲自撰写的著作。他在讲述时,先“依文解义”,即消化文句表层的意义,然后再做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与《大学》《易经》《论语》等儒家经典相结合,更融会贯通佛、道学说,指出《中庸》涵盖了许多重要概念。由这些概念进行阐发,他触类旁通,广征博引,列举中外历史故事,结合自身的阅历和感受,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和生动解说。

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