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第二篇 改过之法

了凡四训 第二篇 改过之法

吉凶之兆 祸福所倚


【原文】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释文】春秋时期,各诸候国的士大夫或有修养的贤人,从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就能判断此人的吉凶祸福,非常准确,很少有错。这些在《左传》、《国语》等书上都有记载。

【原文】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释文】一个事件在尚未发生之前,通常在起心动念之间,举手投足之处,早已有了征兆,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宽容仁厚的人常常获得福报,无德而刻薄狭隘之人常遭祸殃。“俗眼多翳”普通人修养不够,思绪乱,干扰多,没有定力,如有眼疾的人,是无法观察到的。


【原文】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释文】以至诚之心待人处世,合符天道的法则。福祸将至,观其人心行善恶,就可以预先知晓了。如今想获得福祉,而远离祸患,且不说行善,咱先纠正过错。

发耻心

【原文】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释文】凡发心改过者,第一、要发起知耻心。所谓:“知耻而后勇”。可试想古之圣贤乃至诸佛菩萨,跟我们一样“同为丈夫”,何以他却成为了大众学习的榜样,为众生所景仰,为天人之师;而我却一事无成,甚至到了身败名裂的地步呢?这都是由于过分沉溺于享乐,受世俗欲望所染污,甚至于暗地里做了不义之事,还自以为无人知晓,以至骄慢自大,毫无羞愧之心;如此日益沉沦,日渐已成禽兽之流,自己却不能发觉。世界上可羞可耻之事,莫过于此。

【原文】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释文】孟子说:“知耻对于一个人,关系重大,若能知耻,即能发勇猛心改变自己,成就圣贤之道;如不知耻,那就如禽兽一般了。”这就是能否改过的关要。

发起敬畏心

【原文】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自解】要有敬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我们自以为事情为得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一切历历在帐,哪怕心中的一个念头,也难逃神明之鉴察.待得因緣成熟之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历历,纤毫不差,“重之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我怎么能没有敬畏之心呢?

【原文】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自解】不仅如此,即便你整日宅在家里,你的住所乃至最隐蔽的地下室,那也如十目所视,十指所指,昭昭然,历历在目。你虽然掩盖得很严密,装饰得很巧妙,却不知自已“肺肝早露”,早被里里外外,看得了然清楚,“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能不战战兢兢吗?

一切鬼神都有五通。即他心通,可以知道他人所思所想;天眼通,视觉没有障碍,无论远近。神足通,没有空间的远近的阻碍,念头一动即到。人死后中阴生也有五通,这些经典里都有说到。

另外,你去读《指月录》,包括南怀瑾先生的《习禅录影》。上面都有消息,大善知识没有他心通,宿命通怎么度人?通从定发。禅定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起神通。他是本体功能的一部分。人人具有,只是一般凡夫多欲又多思,自设诸多障碍,这个功能就用不了。

【原文】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纔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自解】不仅如此,只要一息尚存,即便有天大的过错,仍有悔改的机会,,“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仍然可得善终。只要能发勇猛心诚恳忏悔,洗刷自己的过错,即便是百年的罪恶,也可以清洗干淨。

就像”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不管这山谷的有多少年都没有光明,一直在黑暗中,但只要有光一透入,所有的黑暗遇光即除。所以所患之过错无论久远,“惟以改为贵”。只要愿意改就好办。

【原文】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间,一切都不是恒常不变的;我们的肉体也是很容易死亡,只要一口气不来,呼吸停止了,这个肉身就不再归我所有。到这个时候,就算是想要改过,也没有办法了。

到了此地步,在明面上,将担负千百年骂名,即便有孝子慈孙,也无法洗刷;而在看不见的之处,还有千百劫的地狱果报,即使遇到圣贤佛菩萨,也无法救助、接引。这种恶报怎么可以不惧怕呢?

发勇心

【原文】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自解】人未能改过,大都是因为姑息自已,得过且过,不愿面对错误,乃至退缩回避;

必须要奋然振作,不可迟疑,不可拖延等待。要速速痛下决心。

犯小过,要如针芒刺入肉中一般,立即剔除。犯了大错,那更要如同被毒蛇咬到手指一样,赶紧斩除。不可有一丝犹豫。这也是六十四卦中,风雷益的道理。

【原文】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自解】如能发起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则所有过错,都将会得到更改。就如同春天的薄冰,遇到灼热的阳光一样。还担心他不融化吗?

工夫

【原文】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自解】一般人犯下过错,由于着眼点,以及对错误的认知程度不同,那么他选择改过的方法,以及所收获的效应就会有所不同。

1.    “有从事上改者”,从道德法规上知道这件事,是错误的,不可违逆。从行为上勉强的要求自已。知是罪过,切不可为之。

2.    “有从理上改者”,对所犯之过,从道德论理,法制法規上有更深入的反省。如反思为何会犯此错,这將会给相关的人、事、物带来了那些痛苦和不便。

3.    “有从心上改者”,观察自已的起心动念,找到犯错的根源究竟在何处。要知道,一切行为都是由意识指挥发生,而意识即是心的作用。

【原文】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自解] 这便如上1所说。只从行为上强行约束自己,对于错误并未做更深入的检讨。对所犯之过认识不够,那么仅仅强制管理自已的行为,实施起来是很难凑效的。就如同犯病之人看医生,未找到病的根源所在,头痛医头,腿痛医腿,治标不治本,病是很难痊愈的。也如同水上按葫芦一般,此起彼浮。终究是解决不了问题。

而高明的医生,则会找到病根所在,标本并治,才会药到病除。而善于改过者,也要先从理上找到错误的根源所在,再来约束行为,就事半功倍了。

【原文】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自解】 比如犯了杀生的过错,那么就要应当自省:“上天有好生之德!而蝼蚁尚且偷生,任何生命个体都有求生的本能。怎么可以心安理得地杀害其他的生命而来颐养自已的生命呢?

要知道一个生命被杀害屠宰,继而清洗再加上各种配料放入锅中烹煮。这中间所受的种种痛苦,定是“彻入骨髓“,难以忍受,我应当感同身受。

且我们吃下去又能怎样呢?再珍贵稀有的食材,也是“食过即空“,最终也是消化掉变成大便。顶多肚腩上留几块肥肉,有害无益。

其实即便仅是素食,蔬菜水果也可以保证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摄入。乃至充肌饱腹。何必去杀害其他的生命,来损害自已的福报呢?

【原文】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自解】凡是有血气有生命之类,都有灵性,有感知。它的生命跟人类并没有不同。都应该得到尊重。纵使我们不能将自已的德行修养到可以得到它们的尊敬和亲近。也不必去伤害它们的性命,让它们多生累劫的仇恨,厌恶自己吧。如能想到这里,看到满桌的血肉之食,如同活物,心怀怜悯,自然难以下咽了。

【原文】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

再譬如爱发脾气,则应当这样自省:“人本来各自有缺点,短处,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何必过份计较。反倒是更应当多点理解,多些包容人家才好。而对于那些无礼,或是无理来冒犯自己的人,那是他自己丢面,与我何干?我何苦为别人的错误发一通脾气来惩罚自己呢。

【原文】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自解】“天下无自是之豪杰”,大英雄大豪杰当常常反省自己,切莫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亦无尤人之学问”,也没有教人怨恨他人的学问。

所以当你做事处处遇阻,处处不顺之时,要知道跟他人没什么关系,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责怪环境,都是因为自已品德修养不够,德未修,福不至,无法感应天地神灵,也无法感动他人产生同理心。应当切实的反省自己,把那些诽谤,攻击自己的言论和行为,都当作是磨练自己,欣然接受。

所谓“玉不磨,不成器“,人家在从反面帮我,我有什么怒气可发呢?反倒是应该心存感激才对。要知道从反面作恶来帮助别人,那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所以《经》上说大魔王要十地以上大菩萨才做得了,那需要大智慧,大福报才能为之。

【原文】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自解】如能做到对外来的毁谤,不反驳,不理会,无怒可发。那即便说的人再多,传得范围再广,也如同拿着火把企图燃烧虚空一样,“终将自息“,没有意义。反之,如果你因此而动了怒,甚至于还费尽心思,巧言令色的去辩解。那便如”春蚕作茧“,自作自缚,难以解脱了。所以说遇事即怒,不仅无益,反是其害无穷。

【原文】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自解】其他的种种过恶,也都同此理,如能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自然就不会再犯这般过错了。

【原文】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自解】怎么叫做从心地上来改过呢?要知道,凡是千般过错,都是由心而起,唯识而造。如能此心不动,如同明镜,干干净净,过从何处而发呢?

好色、好名、好货(喜欢收集各种物件也包括各种财货)、好怒这种种爱恶过错,不必一一的去找寻原因,都是贪欲心在作怪。如能一心为善,处处地贡献自已,帮助他人,不存私心,自然可以得清静心,如此则“正念现前“,邪念无处可存,不再受染污。就如同灼日当空,暗影不现,妖魔无以成形。这就是改过最直接最精妙的方法了。

而“过由心造,亦有心改“,此心正是病根所在。如同要彻底铲除有毒的树木,无需逐枝逐叶的去摘除,只需斩断树根,那么它的枝干与树叶也就枯死了。正所谓“擒贼擒王,治病治根”!

【原文】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纔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自解】大抵上改过最高明的方法,当从治心下手。当下清净,念念至善,过错自然无从而起。因而随时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善的念头刚一起来,立即就能察觉,“觉之即无”,一觉察到,它自然就灭掉了。如果做不到这样。那就次而求之,从道德伦理乃至法理上了解其中的深刻危害,以此来防范遣除这些过错。如果还是做不到,那就只有在遇事时强制管理自己的行为来避免犯错了。

如能综合最上乘的治心,再配合中、下乘的明理和禁行,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如果仅仅是强制的管理行为,则并非良策。

效应

原文】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自解】所以发愿决心改过者,如能明里求得善友的时常提醒和敲打。暗里再有鬼神的鉴证明察。如此一心忏悔,昼夜不歇的努力,或经7天,14天,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然会有效验出来,什么效验呢?

或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或觉智慧顿开,理解能力变强,许多平日看来晦涩难懂的文章,忽然一下就懂了。或对一些平日觉得繁杂纷乱的事物,竟能瞬间找到关要之处化繁为简。

或者遇到仇人,没有了仇恨之心,甚至于心生欢迎。或者梦见自已吐出许多黑色的污物。或者梦见往圣先贤来提携接引自已,或者梦见飞行于虚空,或梦见“幢幡宝盖”乃至各种美丽庄严的情景。

这些都是过错消减,罪业灭除的征兆。但是切莫以此自满,而画地自限。

【原文】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己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自解】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蘧伯玉二十岁之时,反省自己,认为以往所患之过,都已纠正。到二十一岁时,发现之前的过错,其实并没有改得那么彻底。以至到二十二岁,再回头看二十一岁,有如梦中,稀里糊涂的。这样一年又一年,每每反省,递而改之。到五十岁时,仍然观察到四十九岁之过,可见古人,对检讨自已的心、行过错,是如此严谨。

【原文】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像我们这样,没有修养的凡夫,过错有如刺猥身上的针刺一样多,然而自己反省,却常不见己过。这都是因为心念繁杂,没有定力的关系,就如患眼疾的人一样。无法自察。

【原文】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自解】然而当一个人的罪恶深重时,同样会有种种征兆表现出来。比如总是觉得昏头昏脑的,想做个什么事,转头就忘了,心里难得清明。或者说也没发生什么具体的事情,却总是感觉很烦恼。或者看到品行高尚有修养的君子,觉得很难为情,很沮喪。又或者听到圣贤之道却无法欢心接受。或者是帮助他人,布施于他人,反遭到对方怨恨。或者是常做一些古怪莫名的梦,甚至于神志不清,糊言乱语。像这一类都是过去所作罪孽之表相。

一但出现这些征兆,即须振奋努力,將过去的错误彻底的去除,以希改变,获得新生。切莫得过且过,耽误了自己。

(第二篇 完)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