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04部分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04部分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我准备了一空白笔记本,取名“治心篇”。随时观照自已的心行。早上起来去衙门上班,让家仆随身携带,到衙门后则交给当差的,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每做一事,无论善恶,无论大小,都必须记录清楚。一日完毕,至夜里则效法古人设桌于庭院,焚香以向天帝鬼神报告,不敢欺瞒。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你母亲见所做善事不多,进度很慢。心中发愁:“之前在家(住街坊里接触的人、事多),我还可以帮帮你,所以三千件善事,很快就得已圆满。如今住在衙门里,与外界接触少,没有什么机会做更多的事情,许下的一万件善事,不知何时才能圆满。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

他白天动念,晚上就得到了感应,夜里梦见一神人,就跟神明报告:“如今入了公职,工作繁忙,家人跟外界也极少接触,一万件善事,难以圆满”。

这位神人告诉他:“你许的一万件善事已经圆满了!你上任后将本县辖区的粮食税收,从每亩二分三厘七毫减至一分四厘六毫,(下降了38%,幅度相当大),仅此一件事,”万行俱完矣“!

可见公职人员行善积德的速度相当快,一个决策就可以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好的政策一下达,无数的百姓受益,就是成千上万的善事。反之,伤民害民的政策造恶业的速度也相当快。那真所谓下地狱如箭射。

了凡先生,梦醒后,有些许惊疑,很惊奇自已做的事,神灵怎么知道,且这件事怎会有那么大的功德。〔头顶三尺有神明,不要以为独自一个人,没有人看见时啥事都能干。所以古人讲要“慎独”〕。

彼时,恰逢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就把这事告诉禅师,问这事可信吗?

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禅师回答他:“善心真切“,如果一个人能毫无私心的贡献自已,乃至达到心空为之,为而不为,既无施者,也无受者,那确实是可以一行当万善的。况且全县辖区减税,老百姓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

于是我再捐出我的薪水,请五台山一万名出家个吃斋饭,并将其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了凡居士是个清官,相信因果,不敢取非分之财。请一万人吃饭,那可得不少钱.估计得把他的积蓄,乃至养老金,公积金,五险一金都得拿出来。可见其魄力和诚恳。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孔先生预测我只能活到五十三岁,这些年,我虽然做善事,也持准提咒,却并未祈求长寿。到五十三岁时,却安然无恙,今年我已六十九岁。

《书经》说:“ 天难谌,命靡常。“

“天“是指天命,即所谓宿命,命有定数。”谌“就是相信的意思,天命难信。就是命数是有的,但他并非完全不变的常量。如果说一个人的命数是果,则其人所作所为则是因。

”命靡常“就是命不是固定不变的。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由此知道,把吉凶祸福的因果关系看清楚,而知禍福都是自己求來的。那才是有修养有智慧的圣贤所说。而凡是说一切皆是命,祸福由天的,那都是世间俗人的言论。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实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你的命运不知道将来会如何〔对他儿子讲的〕,如果说命里富贵荣显,事业得志,那更要谦卑低下,不可骄慢。应“常作落莫感”〔即不得志〕。

 即便诸事都很顺利,也要谨慎小心,常常检讨未能考虑周全之处,而这些不周之处,正是隐患所在。极有可能就是将来的失败之因。

如果当下衣食无忧,亦不可奢靡浪费,要居安思危。要多想想哪些衣食不足,医药贫乏,还在苦难中的人,要济贫助弱,如此才能体现财富的价值。

对于他人对自已的尊敬和恭维,要心怀恐惧,要有警惕心。小心被“捧杀”。

即便学有所得,也要谦虚低下,不可得少为足,自以为是。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应当努力提高自已的修养与行为,要建功立德,但不是为名利,而是为“扬祖宗之德”,即光宗耀祖,通过自已的品行,为祖宗家族争光。这是往远了想。

往近了想,即便父母有一些小的过错,由于儿女品行的高尚,乃至所做的贡献。也可以让其得以弥补。

“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要报国恩,要爱国,国家的利益摆在家族的利益之前,国家的安危摆在个人的安危之前。要时时想到他人的急难,要常常反省自已心里微细的错误。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务必要日日检讨,时时警觉,发现自已的过错;一日放任不查,即是安于自以为是,无过可改。那即停步不前,无有进步。

天下聪明有才能的人很多,之所以没有建树,不能积功立德。就是因为姑息自已,得过且过,而耽误一生。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云谷禅师所开示“立命之说”的道理,实在是最精,最深,最真的真理,希望你要细细的研究,尽心尽力的实行,不要虚度光阴。

(第一篇完)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购物车